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值得铭记的巴塞罗那华人历史 ——致敬改革之五

马德里时间:2018-11-30 01:28| 发布者: lcw7612| |原作者: 麻卓民|来自: 华侨快报

西国华人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你所看到的风景,和我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同的。因为走的路不一样。——作者作者麻卓民(图)值得铭记的巴塞罗那华人历史——致敬改革之五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西班牙经济最发达的自治区,也是西班牙华侨 ...

2019
你所看到的风景,
和我看到的风景,
一定是不同的。
因为走的路不一样。
——作者

作者麻卓民(图)


值得铭记的巴塞罗那华人历史
——致敬改革之五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西班牙经济最发达的自治区,也是西班牙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来,巴塞罗那华侨华人的历史从来没有间断过,早期华人见证了西班牙风云激荡的岁月,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近代华人则亲身体会了从艰难探索到崛起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介绍巴塞罗那华侨华人社会的一些人和事,来回顾曾经走过的一段历史。

巴塞罗那的“刘华侨”
1927年夏,120余旅法青田人从巴黎南下,首先进入马德里,尔后流散到西班牙各地。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回国,只有少数人留在西班牙。张树生参加了保卫“共和”的战争,金光奎在瓦伦西亚协助民国政府驻西大使处理华侨事物。刘竹岩在“共和军”中当过伙夫,后定居在巴塞罗那。
刘竹岩先生娶比利时女为妻,一直都生活在巴塞罗那,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大家都叫他“刘华侨”。当年他在巴塞罗那,警察几乎无人不知“刘华侨”。“刘华侨”是一个极为热心的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来到巴塞罗那的华侨华人几乎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巴塞罗那上海联谊会创会会长瞿佩英跟我说,她的居留当时就是通过“刘华侨”的帮忙办起来的。她还曾给我看过她和“刘华侨”的合影照片。
刘竹岩是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拓荒者,1986年在巴塞罗那去世。

中国第一代西语翻译家庄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庄重先生来到了巴塞罗那。当时的他是一名留学生,后来娶了巴塞罗那女子为妻。庄重是第一个把西班牙作品翻译成中文,把西班牙的文化介绍给中国人民的西语翻译家。他与巴金是同时代的文化人,交谊深厚。
1973年中西建交之后,庄重先生举家移居巴塞罗那,后在巴塞罗那去世。九十年代初,我曾经见过庄重先生的二女儿玛利亚 庄,也曾想就他父亲的一些事情,向她的兄弟姐妹作一点了解。但“往事过于沉重”,她们都不愿意重提。
巴塞罗那奥运村北京烤鸭店的庄慰迟先生,父亲叫庄严。他是庄重先生的侄子。1978年,他在叔叔庄重的帮助下,旅居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华人歌唱家杨若星是云南人,她的父亲与庄重先生是故交,她旅居巴塞罗那时,也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
庄重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人,他开创了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交流的先河。他是一个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

巴塞罗那的第一家中餐馆
1949年,一些教会人员离开大陆,取道香港来到西班牙,初时都集中在马德里。当时有十多人,杨伯德神父是其中之一。
1952年,全球基督教大会在巴塞罗那举行,各国华人基督教徒在巴塞罗那聚集。大会后,杨伯德神父便留在了巴塞罗那大教堂。后来也有一些台湾留学生来到了巴塞罗那,他们都曾经得到过杨神父的帮助。
1958年,杨神父在巴塞罗那大教堂旁的教会地下室(CARRER DE RERA SANT JUST)里创办了“大华饭店”。汪秀民先生初到巴塞罗那时,在大华饭店打过工。汪秀民先生当年曾向我介绍过大华饭店。他说,大华饭店在大教堂一侧的地下室,留学生帮助他清理了地下室的杂物就开张了。“大华饭店”很小,很简陋,没有几张桌子,也没有装修,更没有菜单。“大华饭店”四个中国字是杨神父自己写的,就写在外面墙上。这个个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还在,九十年代末我去看时已经在维修时被粉刷掉了。
大华饭店是巴塞罗那历史上的第一家中餐馆,它开创了巴塞罗那中餐馆业的历史。

巴塞罗那第一家中餐馆“大华饭店”旧址(图)

  
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巴塞罗那的第一人汪秀民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人开始走出国门。最早抵达巴塞罗那的青田人是汪秀民。
1980年12月,他和他太太朱晶月获得了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的签证,编号分别为45、46号。1981年1月1日,汪秀民夫妇从北京离开,先是抵马德里,尔后来到巴塞罗那定居。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进入巴塞罗那的青田人。
1982年,他们夫妇在巴塞罗那步行大道旁的一条路上创办了《新北京饭店》。这是巴塞罗那青田人的第一家中餐馆。《新北京饭店》的意义在于它为无数的后来者打下了重要基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批青田人涌入巴塞罗那,很多人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巴塞罗那的青田人社会有今天辉煌的事业,汪秀民先生功不可没。

1982年汪秀民夫妇在他的“新北京饭店”合影(图)

汪秀民原来是青田华侨中学老师,他旅居巴塞罗那后曾编辑过一本简易“青田话西班牙语常用会话词典”。词典收集了日常生活的常用词和开中餐馆用的常用语,用青田话注音,“词典”为后来到西班牙发展事业的青田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汪秀民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华人社团《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的重要发起人,也是第二个华人社团《西班牙华商会》的最主要负责人,曾任西班牙华商会副会长。
汪秀民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为抵制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黑恶势力,他曾经呼吁华人共同起来,结果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女儿的《龙人居》餐馆原来生意很火爆,后来被巴塞罗那华商会小混混给砸掉了。
汪秀民曾经为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巴塞罗那华人的历史会铭记他的功德。

巴塞罗那第一个华人社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批青田人涌入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华人社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1991年巴塞罗那华商会应运而生。巴塞罗那华商会是巴塞罗那历史上第一个华人社团。首任会长张建雄,浙江青田人。
历史给了巴塞罗那华商会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把张建雄和巴塞罗那华商会推上了历史巅峰。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由于巴塞罗那华商会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中央电视台每天在奥运节目片头播出了巴塞罗那侨领们的“面孔”,所有关心奥运比赛的中国人每天都能看到巴塞罗那侨领们的光辉形象。
张建雄一夜之间成了名人。那个时候的张建雄在巴塞罗那“叱咤风云”,行走间前呼后拥,有人曾这样形容她眼里的张建雄,“梳往脑后的浓密黑发油光闪亮,一身紫红色的唐装,身后总跟着一大班人……假如他手上再托上一个鸟笼,压根儿就是上海滩的黄金荣”。
客观地说,巴塞罗那华商会也曾经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们发动巴塞罗那侨胞建设青田大桥的捐款达数千万西币(1992年)。张建雄个人还捐款20万人民币,建设青田华侨陈列馆,捐款数名列榜首。但后来由于他的手下在巴塞罗那对侨胞收取“保护费”,走上了邪路,成了警方眼里的“黑社会”,1993年之后遭到了警方的严厉打击,张建雄入狱,曾经不可一世的巴塞罗那华商会从此落幕。
“昙花一现”,曾经辉煌,然又声名狼藉,巴塞罗那华商会是巴塞罗那华人历史上短命的华人社团。

巴塞罗那第一所中文学校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巴塞罗那华人社会已经初具规模,华人经济也已经形成了相当实力。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中餐馆已经达到400余家,华人服装加工业也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华侨华人总数已经有6000余人。这一时期,创办华文学校的时机已经成熟。
1995年11月4日,我们赴马德里中文学校参观学习。11月21日,39名自愿捐款人成立了学校董事会。华侨华人的急剧增加,华文学校应运而生。创办当时的华文学校,巴塞罗那总领事馆许昌财总领事功不可没。学校是总领事馆帮助落实的,地址在Mas Casanovas  55号,就在原总领事馆的正对面, 
12月26日《巴塞罗那华侨华人子弟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参加学校开学典礼的有:巴塞罗那市政府委员阿尔贝托先生、西班牙驻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代表巴尔多梅尔先生、巴塞罗那市沃尔塔.基纳尔多区政府代表玛利亚.何塞.卡尔沃女士、玛斯 卡萨诺瓦公主学校校长玛利亚.巴斯。加泰罗尼亚电视3台专门到场拍摄了新闻,在电视台作了播出。
巴塞罗那华侨华人子弟学校是巴塞罗那华人历史上的第一所华文学校,也是西班牙华文教育史上的第三所华文学校。

1995年12月《巴塞罗那华侨华人子弟学校》开学典礼(图)

开学典礼,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跳起来舞蹈(图)

附:巴塞罗那华侨子弟学校(捐款人名录)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汪秀民 麻卓民 刘民华 叶  森 徐乙兵 王益民 戴华东 朱炳勋 许建南 王秀华 金文彬 
林传舜 庄慰迟 陈正波 孙永敏 张钱贵 吴国正 朱光然 季奏彬 张  呈 吴建雄 许建飞 
吴政弟 付金甫 程小南 吴忠弟 陈汉忠 陈志荣 季章权 朱品超 赵育敏 叶崇彬 留小雷 瞿佩英 彭万雄 戚显进 周汝祥 邓耀稳 孙光远
   董事长 林传顺  
副董事长 朱光然 朱炳勋 麻卓民
   秘书长 麻卓民(兼)
   名誉校长 汪秀民 周敏康  首任校长 张钱松  副校长 张钱贵  许建飞 张呈
   刘民华、叶森、庄慰迟等人都在学校教务、财务和家长会等部门担任了重要职务。

巴塞罗那中餐业的兴起与巴塞罗那中餐也协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为巴塞罗那举办1992年奥运会,大批青田人看到了商机,开始涌入了巴塞罗那,中餐馆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中餐馆数量达到400余家。中餐馆的发展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关注,警方开始加强了对中餐馆的检查。1996年初,他们发现了中国货行的过期食品问题。
1996年1月18日,西班牙《先锋报》(LAVANGUARDIA)以整版篇幅刊载了《治安警察控告被他们检查过的部分中餐馆》。《先锋报》是一份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报,其发行量居全国之冠。文章发表后,加泰罗尼亚电台、电视台立即播出了此文内容。“过期食品”在西班牙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1月22日,《巴塞罗那华侨华人子弟学校》董事会向加泰罗尼亚地区中国餐馆业同胞发出了“公开信”,一方面说明当前形势,希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中国餐馆的安全、卫生措施,提高中餐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中餐业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建立“加泰罗亚地区中餐业自助基金”,开展各种积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挽回前一段《先锋报》载文后所造成的影响。

1996年5月,《巴塞罗那中餐馆业协会》成立(图)


巴塞罗那中餐馆业协会的发起人都是青田人,记得在东瓯饭店讨论中餐业协会班子时,大家都坚持要让青田人当会长,只有我坚持要推选西班牙语好的人担任会长,因为想为侨胞做事,没有西语的话是困难的。后来有人说他是总领事馆任命的,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侨团会长都是华侨华人自己决定的。
1996年5月2日,巴塞罗那中餐业协会在扬子江饭店举行正式成立大会。汪秀民等人担任巴塞罗那中餐馆业协会名誉会长,首任会长林传舜,我担任副会长,戴华东担任秘书长。巴塞罗那中餐馆业协会是继巴塞罗那华侨华人子弟学校之后的一个华人社团,它曾经为维护巴塞罗那中餐馆业的稳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巴塞罗那商业贸易业的兴起与巴塞罗那华人商贸协会
1996年之前,西班牙华人经济基本上属于单一的中餐业经济,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很少。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是上海人汪国兴。九十年代初,在巴塞罗那市中心开了一家工艺品商店。1996年之前也有上海人做过服装进出口。上海人做事谨慎,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因此,发展速度往往比较慢。
1996年在“过期食品风波”的沉重打击下,中餐馆生意一落千丈,许多中餐馆被迫关门,一些华人被迫离开了中餐舘业,其中有的人做起了“挈卖”生意,也有的开了个小商店。人们从最初的小工艺品开始,后来慢慢发展到了服装业,再后来才进入琳琅满目、无所不包的小商品世界…… 
巴塞罗那青田人陈林委是最早在巴塞罗那做服装生意人之一。机遇和胆魄,让这个年轻人的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巴塞罗那“达拉法嘎”华人服装商业区的形成,陈林委功不可没。到了2006年,达拉法嘎街区华人服装批发商店最多时已经达到了180多家。华人商店高度集中,生意火爆,因此曾被人们称作是巴塞罗那的“唐人街”。
随着商业贸易业的发展,1999年巴塞罗那华人商贸协会成立。这是一个以温州商人为主的商会。首任会长戚显进,第一副会长兼执行会长徐怀楠。巴塞罗那商贸协会是巴塞罗那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业贸易为主的行业协会。2004年3月巴塞罗那服装纺织业协会成立,首任会长叶志忠。巴塞罗那华人商贸协会和巴塞罗那服装纺织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华人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巴塞罗那华人“百元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末,但由于生意都不是很好,因此发展一直十分缓慢。直到2000年5月,青田华侨朱肖健开办了“百元店”之后,才扭转了这一局面。因为他的“百元店”生意十分火爆,改变了人们以为巴塞罗那人不买“便宜货”的观念。也从此开始,华人小百货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2年,巴塞罗那华人“百元店”已经约有300多家。
2002年8月,浙江瑞安人郑晓宇来到巴塞罗那,他在巴达罗纳开出了“中西”百货批发。“中西”百货是巴达罗纳第一家华人大型商场,面积2000平方米,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仓储式华人批发商场。巴达罗纳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中国城”,郑晓宇居功至伟。
2003年后,“太平鸟”、“东方航母”、“大自然”、“欧美嘉”、以及“长城”、“中国龙”、“宇宙”……等一大批大型和超大型商品批发企业相继在巴达罗纳落脚。到了2012年,巴达罗纳已经有小百货批发、服装批发、鞋革批发、纺织品批发、饰品批发、家电批发……等各类华商批发企业140余家。巴达罗纳仓库区已经发展成为西班牙东北部的华人商业中心。
大型仓储式批发的崛起,又进一步带动了华人“百元店”(百货、杂货商店)的发展。最高峰时期是在2004年至2006年。“中西”老板郑晓宇说,“在那一时期,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华人‘百元店’开张。有时候一天同时开张的就有五家……” 如今华人“百元店”已经遍及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每一个角落。根据多年前郑晓宇的“中西”批发编码显示,他的华人客户就有3871个。根据分析估计,巴塞罗那的华人“百元店”总数至少在4000家以上。华人“百元店”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华人最主要的行业。
2009年1月,加泰罗尼亚地区华人“百元店”行业成立了加泰罗尼亚华人中百华商协会,首任会长高作敏。2012年9月,巴达罗那从事大型仓储式批发的华商成立了西班牙华商会。西班牙华商会是巴塞罗那从事大型商业批发的华人行业协会,首任会长许建南。
加泰罗尼亚华人中百华商协会和西班牙华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华人商业贸易业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华人经济的支柱产业。

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的兴起与加泰罗尼亚企业家协会
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1993年,一些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缝纫经验的华侨,首先在巴塞罗那制衣业最为发达的桑达哥洛马和马达隆创办了家庭式的服装加工“作坊”。
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的大发展是在1996年巴塞罗那中国货行的“过期食品风波”之后,西班牙中国餐馆业遭受沉重打击后,一些人被迫“改弦易辙”,有的投入了服装加工业。另外,1997年的劳工移民(CUPO)政策,使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有了劳动力资源的保证。因为对于新移民来说,服装加工业相对餐馆业至少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收入高,二是不需要语言基础,三是比较自由。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据巴塞罗那华人制衣界权威人士估计,华人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至少在600家以上,从业人数达8000余人。这一数字与巴塞罗那中餐馆从业人数相当。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华人经济十分重要的支柱。
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主要分布在桑达哥洛马、马达隆和桑巴德夷(SABADELL)三个小城及周边地区,其中尤以桑达哥络马小城最为集中。有人说,那里几乎每幢房子里都有中国人住,每到傍晚时分,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叽里咕噜”的青田话。当时在桑达哥洛马的中国人至少有五六千之多,据说最多时曾经达到万余人。因此桑达哥洛马一度被华人媒体称作是“青田小镇”。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巴塞罗那华人制衣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实力。一些服装加工厂(场)已经初具规模,一度曾出现了四五百平方米和近千平方米的大型工厂。而且加工厂设备比较先进,并开始拥有一批具有相当熟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骨干队伍。这些都使华人制衣业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2002年,以服装加工业为主的加泰罗尼亚企业家协会成立,首任会长杜树祖。加泰罗尼亚企业家协会是巴塞罗那第一家服装加工业行业协会。

刘民华与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
青田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土地稀少而且贫瘠。因此青田人旅居海外有着悠久历史。最早进入巴塞罗那的华人是青田人,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巴塞罗那的也是青田人。另外,青田人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吃苦精神和互助精神,这两个精神是青田人在海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004年2月,为了增进青田侨胞的联系,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成立,首任会长刘民华。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是当时西班牙唯一一家拥有自己会馆的华人社团。会馆250平方,坐落在巴塞罗那市中心,与巴塞罗那著名风景名胜凯旋门咫尺之遥,离巴塞罗那的华人商业区也很近,地铁站和车站紧挨在会馆旁边,交通十分便利。这是刘民华个人买下来的店面房,把它装修成会馆,无偿提供给巴塞罗那侨胞使用。从买店面到设计,从装修到购置必需的设备,全部由刘民华个人出资。


欧洲各国青田同乡会参加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成立活动(图)

会馆的装修简洁明快,大门口挂着一块铜牌,上面用中西文写着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大厅里面摆着几台桌子,上面摆着一些报纸和书籍杂志。会馆的书架上摆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最显眼处摆着的是两部青田县志,一部是青田县人民政府出的,一部是台湾青田同乡会编写的。洁白的墙上挂着一些黑白照片,这都是青田家乡早年的风光照片。假如你是青田人,到了会馆,你一定会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创办了巴塞罗那华人中心,为侨胞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为一些文化方面有困难的侨胞填写各类表格。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的活动得到了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的高度关注,他们给会馆赠送了大量的报纸和杂志图片。巴塞罗那华人中心曾经是巴塞罗那华人的文化中心、娱乐中心、交友中心和服务中心。华人中心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华侨华人,据当时的登记,仅仅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里,帮助巴塞罗那侨胞及途径巴塞罗那遭遇偷盗的同胞解决各类事情就有60多起。
刘民华先生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他从来不会夸耀,只是默默地做事,喜欢默默地奉献。他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会馆,在刘民华身上,你会真实地感受到青田人最本质、最宝贵的品德,那就是桑梓情深,朴实无华。

风起云涌的巴塞罗那华人社团
2002年之前,巴塞罗那的华侨华人社团不是很多。巴塞罗那华侨华人社团大规模兴起,源于2002年之后。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华侨华人经济快速发展,华侨华人有钱了,“有钱”希望“有名”;二是当时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的组织发动,这是根本原因。
2002年10月13日,在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的指导下,巴塞罗那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宣告成立,首任会长许建飞。最初的会员单位有:巴塞罗那中餐业协会、巴塞罗那企业家协会、西班牙山东协会、巴塞罗那工商联合会、加泰罗尼亚华人工商业协会、中国加泰罗尼亚协会中心、巴塞罗那中国学校、西中友好投资协会、西班牙华人教育融合协会巴塞罗那分会、巴塞罗那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巴塞罗那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是一个以社团为成员的新型华人社团。“以社团为会员单位”的华人社团是侨务工作的创新,在西班牙华人历史上前所未有。根据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的意见,这个新社团是巴塞罗那华侨华人社团的代表,具体负责巴塞罗那领区范围内华侨华人的活动。此举引发了巴塞罗那其它没有参加社团联合总会的华人社团的不满。巴塞罗那总领事馆表态:你们也可以成立类似的社团,我们也给予支持。这是后来巴塞罗那华侨华人联谊总会的由来。
2004年7月13日,巴塞罗那华侨华人联谊总会成立,这是巴塞罗那又一个以华人社团为会员单位的华人社团。最初的会员有:巴塞罗那中国侨民联合会、巴塞罗那浙江同乡会、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西班牙中华妇女联合会。首任会长林传平(负责西政府方面的联络),麻卓民(负责华侨华人的活动)。
两大华人社团又催生了大批新社团,华侨华人社团进入了爆发式发展的阶段。 从2002年巴塞罗那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的成立到2008年底,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华侨华人社团增加了28个。


附:
2002年之前巴塞罗那社团(15)名录


统计说明:1,以上资料来源于华文媒体;2,收集的资料不一定全面;3,如有误,敬请谅解。
    众多的华人社团,让巴塞罗那华人社会永远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1992年,我来到巴塞罗那。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已经生活了26个年头。26年间,我经历了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辉煌年代,华人经济从单一的餐馆业经济,发展到多元经济,中餐业、商贸业、服装加工业和高科行业……如今华人的经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26年间,我感受了华人社会值得自豪的岁月,华文教育从无到有,华文学校从小到多、到大。如今我们的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已经成为欧洲最大规模的学校。26年间,我也目睹了华人社会精彩的一页,见证了华人社团从“逼上梁山”,到“雨后春笋”,风起云涌的奇迹。26年间,我经历了很多的事,也认识了很多的人,确实获益匪浅。
“经历就是财富”,我会铭记这一段难忘的历史。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
                                                2018年11月26日
西国华人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广告5月8日到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