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聚焦抗疫一线的“老将”—— 有1%的希望,付100%的努力

北京时间:2020-4-7 01:0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患者病情好转,回程的路上遇上漫天大雪,医疗人员充满喜悦之情(左一为唐子人)。

李素英(右)和同事。

石月欣在抗疫一线。

丁新民的防护服写着“有事找我”的字样。  本版图片由北京市医管中心提供

世上并没有“百毒不侵”的躯体,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广大医务人员用科学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防护好自身的同时,救治了大量病患。这个过程中,高超的专业水平显露无余。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们通过自身过硬的本领,为人们筑牢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安全防线。

唐子人:“为了患者安全,再危险再难也要上!”

2月15日,被狂风暴雨洗礼了一晚的武汉,早晨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唐子人担心路上耽误时间,早早地等待班车的到来。密集的雪花难以掩盖他焦急奔赴医院的心情。

唐子人是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从事急诊医学工作近30年,擅长急危重症抢救。

之前,172床患者病情危重,目前处于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状态,营养状态不佳。唐子人决定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肠外营养是把“双刃剑”,为患者补充营养的同时,也会对其静脉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为了患者安全,唐子人前一晚一直在联系协调深静脉置管的相关用品,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入睡。而一早醒来他就赶往医院,想尽快给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尽早应用上肠外营养药物。

穿好隔离服,唐子人立刻投入到深静脉穿刺操作的准备工作中,队员们知道,为气管插管患者留置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几乎是和患者零距离接触,暴露风险极高,都关切地问能否采用其他方法替代,而唐子人坚定地说:“为了患者安全,再危险再难也要上!”

做好准备后,队员们帮助唐子人戴好面屏做好防护工作,就被唐子人“拒之门外”:“我一个人就可以,你们先出去吧,没必要增加所有人的暴露风险。”

队员们执拗不过,只得在病房门的玻璃中看着唐子人操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行动会变得笨拙、视野不佳,这无疑是对动作精细度、操作娴熟度的双重考验。

只见戴着4层手套的唐子人,操作起来仍然驾轻就熟,消毒、铺巾、穿刺,一针见血,足以见得他深厚的临床功底和精准的操作手法。送入导管、贴膜固定,操作行云流水,短短20分钟,患者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操作,顺利完成了。

石月欣:“他们像我的孩子,我要保证他们都平安回家。”

石月欣的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生中独特的一段时光,因为大年三十她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59岁的生日,更因为大年初三她跟随北京医疗队奔赴了武汉战疫一线。

作为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的副主任护师,石月欣相比队伍中20几岁的年轻人,已是妈妈级的人物。

石月欣所在医疗队的任务是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这本是一所综合医院,很多设计并不符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要求,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调整病区的功能和布局。

1月28日凌晨,石月欣抵达武汉当天就一头扎进了病区改造的工作。一连几天,她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次日凌晨1点返回住地。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次到现场梳理流程,终于和同事们用6天时间改造出3个隔离病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原本500张床位收治轻症患者的隔离病房,临时要扩展为800张病床,全部收治重症患者。在楼层和房间数没有增加的条件下,石月欣又面对了一个难题。对此,她和同事们集思广益,挖掘病房的潜力,最终在协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用原本医护人员更衣淋浴的空间拓展出新的床位。

当硬件改造完成,接诊流程逐步理顺,石月欣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上来。“脱下来的隔离服已经是污染状态,操作步骤稍微有闪失,可能导致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整个区域被感染。”从北京医疗队队员到当地医护人员,石月欣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培训:口述、演示、制作视频。能想到的办法她都用上了。她一次次身穿防护服站在半污染区里,迎接一批批医护人员,督导他们脱防护服、消毒,严格得近乎苛刻。“他们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保证他们都平安回家。”石月欣说。

丁新民:“我拼了命也会让你活着走出医院!”

在北京市属援鄂医疗队员到达武汉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天,刚刚穿上防护服的队员中有一个头顶“有事找我”几个大字的身影格外显眼,他就是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新民。

到达武汉,一天的培训后,他主动请缨带领队友首批进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房,接诊确诊患者。

患者身体被病毒折磨,思想上也难免产生恐惧。在诊疗期间,丁新民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病毒传播相关知识,并且给患者传递着信心。听着讲解,抬头望着丁新民额头上的4个字,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了信任,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从医30年,丁新民不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严谨务实的职业习惯。面对新冠肺炎这样前所未有的疫情,他每天都在关注疫情、搜集相关信息、反复思考预案。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队接诊的危、重症患者在增加,每次进入隔离病房,要连续工作9个小时。从隔离病房下班以后,丁新民还会收到数不清的微信汇报病情、请示方案。就像30年来从医的每一天一样,他对每位患者的氧分压、血白蛋白、呼吸机参数等指标了然于心,耐心地回复每一位队友的问题。他嘱咐队员们每天晚上十点半必须休息,但做不到这一点的恰恰是他自己。

有一位患者,本身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心里最牵挂的总是父母。当她得知父母已相继去世,一下就崩溃了,哭着喊着,连续好几天不睡觉,完全不配合治疗。

丁新民故作生气地批评了她:“不管如何,只要还有1%的希望,我就会全力救你,你不配合,连一点希望都没了。我瞒着老人孩子从北京来,冒着危险,不就是为了救你吗?你也要给我个机会。你把命交给我,我拼了命也会让你活着走出医院啊!”

这番话起了作用,后来的治疗过程逐渐顺利,患者出院了。丁新民不放心她的状态,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回访。她向丁新民保证:就冲着你们的这份情谊,一定会好好活下去!

李素英:“我的工作就是为一线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素英,是国家卫健委紧急派往武汉的10名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之一,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近40年。

退休多年的李素英本可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可是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她毅然告别家人,走上前线。

到武汉汉口医院的第一天,李素英就忙到了凌晨3点半。医院收治了多少新冠肺炎病人,发热门诊的日门诊量是多少,有多少需要尽快住院留观的病人,医护人员有没有被感染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情况。

汉口医院是武汉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在发热门诊,李素英看到,这里的日门诊量高达1000多人次,每天来输液的病人有500多人次。由于空间有限,输液病人之间间距很小,几乎是椅子挨椅子,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这得改。

在隔离病区,李素英主要查看医护人员通道。收治传染病需要进行三区划分,三区之间必须要有密封非常好的隔离屏障,连门朝哪个方向打开都有严格要求。“如果一开门,形成空气对流,医护人员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就会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她说,三区之间的隔断是拿木板钉上的,存在很大的缝隙,这也得改。

走了几个病区,李素英还发现,每个病区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是不一样的。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里边,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外边,不统一,不规范。

医院找来施工队,按要求连夜进行隔离病区的优化设计。在李素英的建议下,医院开辟新诊室,将门诊楼1楼全部用于输液,分流了病人,改善了发热门诊输液病人间距过小的问题。为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李素英采用现场指导的方式,制定统一流程,在工作区设置镜子,并安排专人负责提醒医护人员正确穿戴防护装备。

一套“组合拳”下来,汉口医院再没有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病例。“我的工作就是为一线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一定不能让他们感染!”李素英说。

本报记者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07日   第 09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