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武汉战“疫”一线白衣天使纪事:他们在春天逆行

北京时间:2020-2-20 01:0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1582142222455_1.jpg

“防护服裹满全身,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我们武汉,为了家国齐安危……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武汉同胞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白衣天使,武汉同胞,我的兄弟姐妹!”

为九八抗洪而创作的歌曲《为了谁》改版后,献给目前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感动了万千听众。因为一袭白衣,一场逆行,这是2020年冬春之交最动人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之际,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冲向这座饱受煎熬的城市。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口罩,把自己推进最危险的地方,拯救一个又一个生命。

这个春天,举国上下的人们开始习惯出门戴口罩。而白衣战士们,正努力用汗水、心血与时间,让全国人民早日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笑容。

“逆风前行”的请战书,“勇往直前”的红手印

人们总说,医生们在“逆行”去最前线。朱彬的逆行,是一场千里奔袭。

这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年轻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时,正在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但12月底,他获悉武汉新冠肺炎相关讯息,随着疫情的发展,朱彬敏锐地发现在协和感染科的工作群中,病房的压力与日俱增。同事们的工作强度逐渐增大,倒班频率逐渐增高,有的同事带病工作,有的同事即便家人过世也匆忙回到岗位。他只能旁观,内心越来越煎熬。

经过两次申请,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郑昕同意了他回归的请求。

回武汉的这条路几经周折。1月27日,朱彬飞到长沙黄花机场。动身前,他在网上高价租好了车。租车公司发现目的地是武汉,特意来电询问,他答:“我是一名医生,我要回去上班。”租车公司了解情况后,主动免掉了全部3000元费用。随后,他驱车4个多小时,在当天17点回到武汉。

朱彬说,那一刻,在暴风眼中心的武汉,他体会到了很久没有的安宁与平静。他想,终于回家了。

但,平静显然只是一种心情,武汉的真实情况难言平静。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刘辉国眼里,这是从医30多年来,最难过的一次。这些天里,他为患者痛哭了两次。

“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当见到部分患者由于严重呼吸衰竭而死亡时,震撼折磨我的心灵。”元宵节那天,在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刘辉国录制的一段音频被网友广泛转发,“这里没有节日祝福,只期望有更好的抗病毒药物、更好的治疗方法,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痊愈。”

对医生来说,这是军令如山倒的时刻。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抢着冲往第一线。各医院、各科室的群里,最常见的是一长串报名名单。医生们被分批派往武汉,他们在空荡的机场、车站相遇,会师场面感动了无数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的一条信息,让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教授陈孝平感动不已。“陈老师,非常时期,不容易。我带了134名医护来到武汉,他们都十分善良、年轻、厚道。他们都是自愿报名来的。对我而言,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降低重症病人的死亡率,不负国人之托;二是我要把我的团队,完完整整地带回去,他们的家人在等待他们。”

感动之余,陈孝平给广大援汉医务工作者写信,“一张张‘逆风前行’的请战书,一枚枚‘勇往直前’的红手印,展现了广大援汉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舍我其谁的勇气。”“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目前,已有3.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他们主要来自呼吸、感染、重症等专业,还有一大批护理人员。针对武汉重症多的特点,全国1.1万名重症专业的医务人员齐聚这里,这个数字,已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再过多少年,相信人们都不会忘记,在这场春天的逆行中,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自己身患渐冻症,夫人被感染新冠肺炎,仍战斗在最前沿,拯救无数生命……

从老院士到“95后”年轻医护人员,没有人退缩半步,没有人畏惧牺牲。

2月18日上午,抗疫前线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殉职之前,51岁的刘智明一直战斗在一线。

“我辨不出你的身份和年龄,却感受到战士般的激情”

焦雅辉哭了。

这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最近在网上成了红人。她参加的几场发布会,几乎全部脱稿,数据、事实张口就来,即便回答问题也不打磕巴。但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谈起全国各地赶来的医疗队,她忽然泪眼模糊,不得不中断采访。

焦雅辉的眼泪背后,是全国人民对医护人员的敬佩和心疼。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区8楼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里,医务人员制作了特别的心愿卡,贴在“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心愿墙上。病房里,许多患者也写下了自己的祝福。

有人写下一句:“我辨不出你的身份和年龄,却感受到战士般的激情。”

的确,是战士般的激情。

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董芳,在丈夫染病住院后,依然战斗在第一线,只能下了班才去送点生活用品。回到她的“战场”,科室里没有片刻安宁,病人们命悬一线,必须迅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深静脉穿刺置管,维持血压,血液净化置管,上血液净化治疗……“所有的抢救操作都必须一次成功,没有重来和等待的机会。”

武汉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主任秦立新,夫妻二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年三十,秦立新被指派到火神山医院参与医技组筹建、援派任务。建设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最长一次,他几乎三天三夜没怎么合眼,每天“微信运动”却达上万步,这都是忍着痛风性关节炎走出来的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医生赵智刚,在确诊为新冠肺炎后,由于是轻症,主动回家隔离,吃药治疗。精神状态刚一好转,他便通过互联网,为发热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每天坚持10小时以上。这位得了病的医生,在线问诊工作量位居全院第二名。

医护人员作出巨大牺牲,甚至有人以身殉职。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应评定(批准)为烈士。

在没有人敢进入的病房,医护人员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全副“武装”,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敢吃饭,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雾气蒙了眼睛,身上瘙痒,都不敢处理。一方面是身体面临的现实难题,一方面是许多病人正命悬一线。对医生们来说,这成为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奉献自己全部身心。

一旦“武装”完毕,医护人员几乎辨认不出彼此,甚至有过丈夫认不出妻子的事情。他们中很多人便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加上一句“武汉加油”,或者写上对患者的祝福。

共同历经危难时刻的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满怀感恩。

4位即将康复的患者,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新冠肺炎病区,唱起了《感恩的心》。他们中有的人入院时情况危重、呼吸困难,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逐渐康复。歌声,是一种表达方式。

“王医生你好,我是你的老患者,此刻也许你正在抗疫第一线,辛苦了!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儿子的那种感觉,我以母亲的心愿,真诚地希望你防护好自己,祝福你平安无恙……期待美好的春天快快到来。”1月30日22时许,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亮朝刚到家,就收到一位老患者发过来的加油短信。在他深感无力时,老患者们不但加油打气,还为医生们解决了不少现实难题。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能把我的消极情绪传递出去,否则患者和其他医生的压力会更大。如果连我们医生自己都被击垮了,那病人怎么办?谁来救他们?我必须继续努力,和同事一起与疾病战斗。”

“等疫情过后,爸爸妈妈接你回家吃热干面”

“于我,他是我的父亲。可对于患者,他是希望,是曙光。我只愿那远方的星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愿你的征途,星河璀璨。”

这是江苏省苏州市一名初三学生周楸涵写的文章。她的父亲——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医生周运海,是江苏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正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抗疫一线奋战。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护人员的牺牲既是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其中牺牲最大的,就是家庭。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年轻的医生谷飞飞,在1月18日参加了医院的志愿医疗队,进入了隔离病房。没想到在两天之后,他的妻子就感染了新冠肺炎。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他一边照顾病人,一边挂念着妻子,除了送CT检查单和生活用品外,两个人始终不能见面,更不能接触才七个月大的孩子。直到支援告一段落,他才在指定酒店开始为期两周的隔离,而妻子,却进入了隔离病房。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医生叶先智,与妻子姚桂芬是同事。他们作为科室最年长的医生和护士,得到医院召集临床一线医生上前线的召唤后,于1月30日同时上了“战场”。那天,叶先智在妻子防护服上郑重写上了她的名字,然后写了个“美”字。他说,在我心里,她为病人服务的样子是最美的。

然而亲人服务病人的样子,对大多数家属来说,只能靠想象。

一封湖北省应城市的农民来信,寄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负责人手中。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柴重群在信中写:“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特别要感谢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张莉护士长!在她的亲自带领下,在长达25天紧张、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她们没有一个人感染!”“她们不希望成为英雄,她们的家人、领导、同事更不想她们成为英雄!只有她们平安,大家才有希望!那样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另一位父亲,选择在2月10日即女儿生日这天给她写了封信。协和医院眼科资深护士蔡付珺,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便主动请战,如今更是主动取消与家人团聚,承担起繁重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她的父亲与共和国同龄,是一位老党员,在信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这次又穿上防护服,奋战到了第一线。你的这次生日,就只能以这种方式有意义地度过了……”看到父亲这句话,她才想起那天是自己的生日。

更多的年轻医生,将孩子留在家中让亲戚朋友照看,以上“战场”的无畏勇气与无私奉献,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

“妈妈,今天你又打败了多少病毒?”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卢静静与儿子优优视频时,小家伙说的话总是特别动人。“我吃了樱桃,把核留下来,种下去,等发芽长成树结了樱桃,你回来就能吃樱桃了。”

同济医院医生杨博、王兰夫妻,同在发热病房,只能把两岁半的儿子放到爷爷奶奶家中。孩子懂事,每次视频时都让爸爸妈妈放心工作。奶奶说,这几天,孩子睁眼就问:“武汉还有大病毒吗?”

两人在视频里跟儿子保证:“等疫情过后,爸爸妈妈接你回家吃热干面、小龙虾,喝奶茶!”

战斗仍在继续,白衣天使们远未到停下来喘息的时刻。尽管,全国许多景区都针对医护工作者推出了优惠甚至免费游玩的措施,但此刻他们无暇去享受这些。出院一位病人,他们身上就多一个闪亮的“勋章”。

“总会有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给我们力量。这一缕光,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同心协力,是大家的团结、关心和照料。”刘辉国说。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20日   第 05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